酒文化真是垂数千年而煌煌乎彰明较著。没有悠久昌明文化的国家,必然酿造不出清醇芳香的美酒。
“酒”这种美好的饮料精品,到底是哪个民族发明或发现的,谁也不敢说。宋人窦革《酒谱》已论述“酒之源”起于仪狄、神农、与天地并时三种旧说,“皆不足考据”。科学家或以为在六千年前,甚至旧石器时代,人们因浸泡于水中的水果自然发酵成酒而领悟其制法。但是就而言,先秦文献没有只字言及“果酒”;直到距今约3800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,才出现不少小口大腹如尊、罍、盉、小壶、高足杯等与后世酒器同形制的陶器,其造型显然是为了保持酒味醇、永,这时应当有了酒。《说文解字》说仪狄作酒醪,大禹喝后味道很美,就疏远了仪狄,恐怕自己沉酣,荒废政事。有趣的是,大禹的时代正与龙山文化晚期相近,所以仪狄造酒的传说,也许正是事实的反映。商人好饮酒,纣王“酒池肉林”是有名的掌故。甲骨金文中,时有醴、鬯、稷鬯的记载,醴是甜酒,鬯是和以香草酿成的酒,稷鬯是用稷和香草酿成的酒。彝器中,盛酒的有尊、彝、卣、壶,温酒的有爵、角、斝,调酒用盉,饮酒用觚、觥。考古方面,藳城台西遗址中发现八公斥半的商代酵母,商代古墓所出土的青铜瓶装有酒,保存完好,时间在3200多年前,比起地中海沉船残骸中所发现的罗马葡萄酒要早得多,是现存世界古老的酒。
周代,尚书有“酒诘”,告诫人不可酗酒。礼经中有酒正、酒人、郁人、鬯人、司尊彝、浆人、大酋等与酒有关的官职,楚辞中有酎、瑶浆、椒浆、吴醴、冻饮等和酒有关的词汇。韩非子有“宋人酤酒,悬帜甚高”之语,可见战国时代已有酒店和酒旗。汉代帝王屡次赐民“大酺”,饮酒作乐、百戏腾欢。
再就酿酒而言,西汉扬雄《方言》已知制饼状曲;西晋嵇含《南方草木状》始见酒药,发展为大曲和小曲;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用专卷论“造神曲并酒”之法,可说是世界早的酿酒工艺学。至宋代,未翼山“北山酒经”更成为专书,又有“干曲”之法。明人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、高濂《遵生八笺》、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亦莫不有制曲造酒之论。而我国白酒起于何时?其说不一。以文物为证,目前已发现一套金代铜制烧酒锅(1975年河北青龙县出土),经有关部门进行鉴定和蒸酒实验,可以确认起码在金世宗大定(1189)之前,已有蒸馏酒。
就因为酿酒技术甚为发达,所以古来所酿造之酒类品目甚为繁多,见于宋人者如李保《续北山酒经》,即有46种,张能臣《酒名记》所记府邸、酒楼、地方之名酒近两百种;宋伯仁《酒小史》更载历代名酒百余种;而今人曾纵野所编之《名酒志》,分白酒、黄酒、葡萄酒果露酒、啤酒四类,计收名酒22种,优质酒58种。则酒文化真是垂数千年而煌煌乎彰明较著。我们甚至可以说,没有悠久昌明文化的国家,必然酿造不出清醇芳香的美酒。
但是历朝历代,对于酒的政策,如果不是视之如寇仇的加以禁止,就是视之如摇钱树的抽以重税或加以“专卖”,有如战国时代那样的放任,李唐前期那样的开放,清朝那样的轻税,是很难得的了。而若说课以重税,则赢秦已属发皇;若说所谓“榷酒酤”的“专卖”,则是汉武帝始肇其端。汉代的萧何律令“三人以上无故群饮,罚金四两”,以及历朝历代每遇年岁荒歉,即禁酒,则处当今之世,虽烟酒仍属“公卖”,已足以庆幸了。然而,若就酒文化的范围而言则何其浩瀚,即制曲酿造法,已足供化学家写作专书。